史家寨乡 - 历史古迹

在西安市蓝田县史家寨乡敬家村村口,立有一碑大书“苟家滩”,其碑首有小字藏头诗一首曰;
王子当年去求仙,
燕(彦)子飞过九重山。

死马临阵不回槽。
其每句第一字谐音加上碑文大字为;“王彦章死苟家滩”。惜其碑后来不知所终。王彦章的墓丘(长安区魏寨乡蚕姑沟村原顶端)上世纪中期已削为平地了,故址仍有迹可寻。
这个悲壮惨烈的传奇故事,至今风凉原畔的人们依旧传颂,根据这个故事改编的传统历史剧《苟家滩》和《五龙二虎斗彦章》,在许多剧种中都有演出和流传。特别是秦腔演出更加精彩,每当此剧在风凉原两畔演出时,引得观众们不胜唏吁,哀叹。人们一代又一代的传说着苟家滩,传说着王彦章,传说着忠烈,传说着英雄的悲壮,传说着历史的苍桑。
史家寨乡 - 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史家寨乡成立了以书记、乡长挂帅的项目领导机构,各项目分解到人,并作为干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围绕一个支柱性工程;两个重点;六个亮点,全乡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积极落实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截止2008年,史家寨乡田家村投资25万元的2公里村内道路硬化、投资18万元的孙南村跨河桥及一公里道路建设、投资70万元的龚家村活动场所建设、投资36万元的骆驼岭人饮工程都已完工,田家村全面完成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任务迎接7月份验收,投资350万元的招商项目核昌压力容器已建成投产;田家村、柿园村基层办公场所建设6月底完工;投资160多万元的库峪河河堤治理和投资140多万元的田驼路7.1公里水泥硬化建设7月底完工;田家村1.8公里的入村道路8月份完工;投资2.1亿元的705所二期工程7月份开工;柿园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全面启动;肖南村、东山村人饮工程,史家寨初级中学实验楼建设,107道田家村段城建设施建设,史家寨村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肖南村基层组织阵地建设,林寨重点贫困村项目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筹备到位,史家寨乡已掀起基础建设的热潮。
史家寨乡 - 乡村经济

史家寨劳保用品加工富百姓
在劳保加工户杨福庆家看到,楼房的一楼两间房里,一边堆放着一人多高未加工的白平布,另一边堆放着已扎捆加工成成品的劳保手套,当上到老杨的小楼房二楼时看到,几个妇女在加工案前手不停的将已裁好雪白的小纱布一片片铺展,又折叠加工成半成品的劳保口罩堆放在案上,另一处操作缝纫机的小师傅熟练的给一个个半成品扎缝布边、上带,好一派致富的繁忙景象。据悉,象老杨家这样投资10多万加工劳保手套、口罩的中型户在史家寨乡就有100多户,投资30万元左右的近100多户,投资100万元以上贩运劳保布匹的成10户,在外开劳保商店的20多户,全乡213户从事劳保用品加工销售,4370名群众从事劳保用品加工,年加工手套1170万双,工作服90万套(件),口罩60万只,主要分布在史家寨乡的龚家、侯家、柿园子等村,产品远销新疆、兰州、西安等地,劳保用品加工加快了百姓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惠民工程得民心
2006年到2007年,仅两年时间,史家寨乡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使2万多群众告别了泥水路的历史。
“敬林路”总长20.1公里北起敬家村,南至林家寨,沿途有龚家村、柿园子等13个村,沿路学生及群众出行人流量巨大,部分村民的劳保加工、小作坊加工和小商小贩日交易频繁,车流量大。为使这条路早日实现水泥硬化全线贯通,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方便,史家寨乡政府及各村组干部下大力气,组织、实施、对该路段进行了连接修建。
“资金再困难也要想法设法将‘敬林路’沿途的10多个村水泥路连接起来,要使这条路成为民心工程,要让路给群众带来真真正正的实惠”。这是史家寨乡党委书记邓宏愿曾讲的一段话。他们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干的,去冬今春,乡上成立了以乡长王宏挂帅的道路硬化领导小组,专门解决各村有关修路事宜。修路中,乡、村干部日夜奔波在修路一线。对于个别村出现的修路资金困难问题,他们竭尽全力筹集。孙北村村主任告诉记者,2007年他们修村上970米水泥路时,为了不耽搁村上在外经商做生意乡党的时间和影响在外职工的工作,村上几个干部,早起晚归乘班车到西安,向乡友筹集修路款2万余元,并积极组织村群众筹资2.5万元。与此同时,当村干部告知本村在外一退休老干部王镇民村上要修路时,这位长者及时联系他儿子单位西安205研究所,该所领导慷慨解囊为该村修路捐资7万余元,使该村顺利的与临村的水泥路和正建的环山路达到连接贯通。
路通了,群众出行方便了,林产品也能卖个好价钱。林家寨村村支书兼村主任费公信高兴的用手指着他村的一片柿树园对记者说:“过去这片柿树到收获季节群众要走好几里路才能将柿子运到下面村收购点,每斤才卖2角钱,现在好了,2007年秋,长安杜门的果商一下把车开到柿树园跟前,群众每斤柿子可卖4-5角钱,苹果、桃也一样,卖价翻了一番,路,确实给群众带来了实惠”。
史家寨乡 - 爱心捐助

2008年8月20日,曲江管委会和光大银行西安分行营业部为史家寨乡史家寨村小学捐赠了一批教学设施,有效地提高了办学条件。
史家寨乡史家寨村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曲江管委会对口小康帮建和支教村。三年来,曲江管委会为该村小学先后捐赠书包200余个,校服190多套,电脑17台,并联系其他单位和个人为该校捐赠体育器材及书籍等教学用品,投资20余万元修建了一座12间两层的综合教学大楼,还帮扶了6名贫困生,和10名学生结成手拉手对子,有力地促进了该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曲江管委会在帮扶中了解到学校缺少桌椅后,就联系光大银行西安分行营业部,共同为该校解决这一难题,双方指派专人,对学校现有教学设施进行了详细考察,筹款15000元,确定捐赠学生桌椅100套,教师办公桌10张,并于12月11日送至史家寨村完全小学且安装到位。老师们由衷地说:“这可解决了教学和办公中的大问题!”
据了解,曲江管委会还将联系相关金融单位,继续对该校进行捐助,进一步改善该校的教学和生活环境。
史家寨乡 - 社会活动

经对受灾严重的4~5亩麦田进行调查和土壤检测,造成小麦受害的害虫主要是蛴螬,还有部分金针虫。发生虫害的主要原因:一是农民科学种田意识不强,深翻土地次数减少,土壤药剂处理和农药拌种措施不到位;二是2008年深秋气温偏高,有利于害虫产生与繁殖;三是农业产值低,农民对农业的投入积极性不高,对防虫治病重视不够。
针对当地小麦虫害情况,为防止虫灾扩大蔓延,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派遣人员给当地农民提出了具体解决虫害的方法和措施:
1、对虫害发生较轻且面积较小的麦田,采取药剂灌根灭虫,具体方法是将50%的辛硫磷乳油稀释800—1000倍,灌入麦苗根部。
2、对虫害发生较重且面积较大的麦田,重新进行翻种。一是用4.5%的甲敌粉或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拌成毒土,均匀地撒入麦田后,重新翻耕,进行土壤处理;二是重新播种,考虑到已进入初冬,为保证出苗率,播种量须比正常播种量增加三分之一。
为治理蓝田县的小麦虫害,陕西农资农药有限公司已紧急组织回一批50%的辛硫磷乳油、4.5%的甲敌粉和40%的甲基异柳磷乳油等农药投放到了陕西市场,以保证治理虫害的需要。
在这柳绿桃红的季节里,史家寨乡柿园村78岁老党员杨福寿,将自己毕生积蓄的10万元钱,捐给了东升小学修建师生宿办楼,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
杨福寿老先生是史家寨乡柿园村人,1948年参加地下党工作,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年在汪锋、赵子和的领导下,坚持在鹿原、焦岱、汤峪,蓝田、长安交界一带开展党的工作,为蓝田、长安的和平解放做出了贡献。史家寨乡东升小学位于柿园村和龚家村交界处,学区辖这两个村,在校学生380人,教师19人。2008年来,由于师生增多,校舍较少,严重影响着该校的教学质量,杨福寿老人得知这一情况后,多次联系乡教育组和东升小学进行商讨,寻求解决的办法。为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乡、村积极协调,准备修建一座综合宿办楼,但建校资金短缺,杨福寿老人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毕生积蓄的10万元,捐赠给了学校。他的举动在史家寨乡广为流传,同时也反映了一名老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为全县开展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树立了榜样。